巴陵人才工程再升级,岳阳实施七大计划四海揽才
岳阳市委、市政府近日正式出台《岳阳市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简称“巴陵人才新政20条”,从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等方面发力,系统升级巴陵人才工程,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好保障招贤纳士,为推进岳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巴陵人才新政20条”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放权,出台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激发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拓宽人才引进交流渠道等措施。涵盖持续实施巴陵人才工程、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等4个方面20条措施。
这20条措施为:实施高层次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储备、高技能人才支撑、优秀企业家和企业职业经理人领航、乡村人才振兴、柔性引才汇智、企事业单位“四海揽才”等7大计划;支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创新创业财税金融支持、强化本土人才(团队)培养激励;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拓宽人才引进交流渠道;优化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随迁服务、加大人才医疗和安居保障力度、构建“智慧人才”服务平台、营造人才优先发展良好氛围、强化人才工作组织保障。
岳阳人才新政将聚焦岳阳7大千亿产业建设,未来5年重点引进和培养100名产业领军人才,还将培养引进15万名技能人才,吸引储备300名博士、4000名硕士、5万名大中专毕业生来岳(留岳)创新创业。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安家补贴,并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方面的便利。比如:
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200万、100万、50万、2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新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50-5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顶尖人才及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000万元综合支持。
对企事业单位新培养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给予10万元安家补贴,3年内每月给予1000元工作和生活补贴;对“12+1”优势产业链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招引的35周岁以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毕业生,3年内分别按每月1200元、8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和生活补贴。
对企业新晋的高级技师、技师,分别给予每人5000元、3000元一次性晋级补贴;对从市外新引进来岳阳市民营企业工作的高级技师、技师,按每人5万元、3万元标准给予工作和生活补贴。鼓励技能人才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对获奖选手和优秀教练、组织单位分别予以奖励。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岳阳市内职业(技工)院校一年内累计为市内企业输送超过100名中级及以上技工并稳定就业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培养院校奖励;对招聘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毕业生的企业,经考核认定,按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坚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巴陵青年英才、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师名医、巾帼英才、巴陵工匠、文艺岳家军、文旅融合优秀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等人才(团队)选拔和支持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同时提出加大农村本土化公费定向培养大学生力度,五年内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定向师范生、农林水利科技人才和村“两委”后备人选5000名。
建立市县两级事业单位人才编制专户;大力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加大创新创业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允许公立医院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实行内部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聘任制;对市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经相关部门审核后,可实行项目工资制和年薪制,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基数;市属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的净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用于奖励主要贡献人员的比例不低于奖励资金的50%;面向岳阳市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组织开展民营企业职称专场评审;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重点企业研发技术人员实行奖励;对全市高层次人才按A、B、C、D、E五个类别进行分类评价认定。
对新引进在岳企事业单位全职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需要随调的,按规定程序尽量在对口部门予以安排,配偶属于其他类型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优先推荐和安排就业;人才子女入托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根据人才意愿或就近方便原则予以协调安排,其中经市级认定的A、B、C、D类高层次人才和博士研究生,其子女可在市县两级社会公认度高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定点安排就读入园;发放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卡,在市属三甲医院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加强人才服务信息化基础建设,设立人才服务窗口,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为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岳阳市将人才工作列为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年度综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督促考核,全面推动各项人才措施落地落实。